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谁知此疑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诗。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西元一〇七八年),是作者为好友晁补之所作,用以赠答晁的画作。

在这首诗中,苏轼赞美了晁补之的绘画才能和对竹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全诗如下:

”`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
旧画竹枝无好者,至补之乃尽其妙。
与可漫施笔端,落笔生枝叶,钩勒成云月,点缀如桃李。
纵横斜正千万态,玉树琼筵见未识。
我观其点簇而多叶,则知与可画竹尽用嫩梢。
问与可竹何如人?与可亦自许其能画竹也,然竹之始生,然后有叶,长而成竹,复加墨贯之,非竹之美也。
若使与可今日为之竹,当有一石、一山、一林、一丘焉,乃今竹也。
吾视其竹节不乱,又知其不专以瘦硬为工,兼取诸夫众长,所以为佳者。
故每作竹必先得其意,乃依其形似而小笔之,定其真形而浓墨之。
与可为人,外若严重,中实闲雅,物之来切,不择贵贱;与之交久,虽寒酸贫贱之人,亦乐与亲。
其胸中浩然之气,直须秋霜白日,斩破黄茅败苇尔。
与可画竹皆如此,故近岁法书名画俱绝,而士君子清节高行,独为其门人写照,传之于世。
故余常语与可在竹间作画,与可戏曰:“君猷知我心耳!”
然竹死木前,何异于土灰?
但与可画竹已精,而时出新意,不特守古人未传之之法,自开生面矣。
吾观其图偃仰偃侧之姿,皆有法度;及其枝挺劲锐,梢杀疏密,错综折叠,各有变态。
枝干之数,或少或多,或粗或细,或短或长,或浓或淡。
疏密肥瘠之间,相形相衬,转益加力。
至于丛篁聚石,云雾绕峰,风动水面,雨洒空翠,烟霞掩映,飞鸟相呼,远近高低、大小浅深、高低上下、远近大小、深浅、明晦、开合、向背,上下左右前后、大小多少、远近来朝、高下、大小、明暗、开合、向背,上下左右前后、大小多少、远近来朝、高下、大小、明暗、开合、向背,上下左右前后、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