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 己巳重九和苏坚

我辈情钟,古来谁似龙山宴。而今楚甸,戏马馀飞观。
顾谓佳人,不觉秋强半。筝声远,鬓云吹乱,愁入参差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点绛唇·己巳重九和苏坚》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著名词作。下面是对该诗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一生充满坎坷,但以其博学多才和高超的文才著称于世。他的诗文、书画均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被后人赞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 诗词原文
    我辈情钟,古来谁似龙山宴。 而今楚甸,戏马余飞观。
    顾谓佳人,不觉秋强半。 筝声远。 鬓云吹乱。 愁入参差雁。

  3. 诗词解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词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对友人的深情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岁月流逝的感伤。其中“秋强半”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 艺术手法:苏轼在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如“龙山宴”暗示了古代的高雅聚会,“楚甸”则是指楚国的土地,通过这些意象,展现了一种古典的美和对过去的怀念。
  • 文化背景:这首词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氛围,同时也展示了苏轼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风格。

《点绛唇·己巳重九和苏坚》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词作,更是苏轼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友情的深情追忆,展现了一个伟大文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美的追求。

注解

点绛唇:词牌名。调名用南朝江文通《咏美人春游诗》:「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蓣。不知谁家子,看花桃李津。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行人成息驾,争拟洛川神。」元《太平乐府》注「仙吕宫」。高拭词注「黄钟宫」。《正音谱》注「仙吕调」。宋王元之词名《点樱桃》;王梅溪词名《十八香》;张东泽词有「邀月过南浦」句,名《南浦月》;又有「遥隔沙头雨」句,名《沙头雨》;韩涧泉词有「更约寻瑶草」句,名《寻瑶草》。《清真集》入「仙吕调」。元北曲同,但平仄句式略异。今京剧中犹常用之,《点绛唇》又通称为「点将」,用于元帅升帐、江湖豪客的排山等,其作用是为了表现场面的宏大和增强气氛。

「己巳重九和苏坚」:《东坡外集》作「徐州重阳和苏坚」。

苏坚:龙榆生笺引《东坡诗集》施注:「苏伯固名坚,博学能诗,东坡与讲宗盟。自黄徙汝,同游庐山,有《归朝欢》词,以刘梦得比之。坡自翰林守杭,道吴兴,伯固以临濮县主簿、监杭州在城酒税,自杭来会,作《後六客词》,伯固与焉。方经理开西湖,伯固建议,谓当参酌古今而用中策。湖成,其力为多。後一岁,又相从于广陵,有《和苏伯固韵送李学博》诗。坡归自海南,伯固在南华相待,有诗。黄鲁直谪死宜州,至大观间,伯固在岭外,护其丧归葬双井,其风义如此。」

我辈情钟:傅子立注:「晋王衍尝丧幼子,山简吊之,衍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衍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闻其言,更为之恸。」刘尚荣按:「事详《世说新语·伤逝》,又见《晋书·卷四十三·〈王戎传·(从弟)王衍传〉》。又按《世说新语》『王戎丧儿万子』,恐误。刘孝标注:『一说是王夷甫丧子,山简吊之』,近是。」

龙山宴:傅子立注:「晋桓温镇姑熟,九月九日游龙山,大会参佐,皆一时之豪迈,而孟嘉、孙盛预焉。」刘尚荣按:「详见南朝梁·刘孝标注《世说新语·识鉴》引《嘉别传》:『嘉字万年,江夏鄳人。曾祖父宗,吴司空。祖父揖,晋庐陵太守。宗葬武昌阳新县,子孙家焉。嘉少以清操知名。太尉庾亮,领江州,辟嘉部庐陵从事。下都还,亮引问风俗得失。对曰:『待还,当问从事吏。』亮举麈尾掩口而笑,语弟翼曰:『孟嘉故是盛德人。』转劝学从事。太傅褚裒有器识,亮正旦大会,裒问亮:『闻江州有孟嘉,何在?』亮曰:『在坐,卿但自觅。』裒历观久之,指嘉曰:『将无是乎?』亮欣然而笑,喜裒得嘉,奇嘉为裒所得,乃益器之。後为征西桓温参军,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寮毕集,时佐史并著戎服,风吹嘉帽堕落,温戒左右勿言,以观其举止。嘉初不觉,良久如厕,命取还之。令孙盛作文嘲之,成,箸嘉坐。嘉还即答,四坐嗟叹。嘉喜酣畅,愈多不乱。温问:『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嘉曰:『明公未得酒中趣尔。』又问:『听伎,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何也?』答曰:『渐近自然。』转从事中郎,迁长史。年五十三而卒。』又见《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附)孟嘉传〉》。」龙榆生笺引《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附)孟嘉传〉》:「孟嘉字万年,江夏鄳人,吴司空宗曾孙也。……後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著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

楚甸:傅子立注:「彭城,楚地。今为甸服。」刘尚荣按:「《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汉朝〉》:『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又《周礼·夏官·职方氏》:『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

戏马馀飞观:傅子立注:「戏马台在彭城,项羽所作。宋武帝九月九日登之。『飞观』,楼观也。曹子建诗云:『飞观百馀尺。』」刘尚荣按:「详见《南齐书·礼志上》。曹句见《文选·卷二十九·曹子建〈杂诗之五〉》。」龙榆生笺引《东坡诗集》王注:「次公曰:『戏马台在徐州彭城县,项羽所筑。宋武建第舍,重九日引宾客登台赋诗。自春秋以来,乃用武之处。春秋郑伯取宋彭城,而汉高祖、项羽皆起于此。後汉吕布自下邳相持,筑城于彭城。』」又引《钦定大清一统志·卷六十九·〈徐州府·戏马台〉》:「戏马台,在铜山县南。晋义熙中刘裕至彭城,九日大会宾僚赋诗于此。宋元嘉二十七年,魏主南侵至彭城亦尝登之。《〈水经〉注》:『彭城南有项羽戏马台。』《元和郡县志》:『戏马台在彭城县东南二里。宋于台上置寺。』《旧志》:『台高十仞,广数百步。』苏轼以此为城南之重蔽,今为台头寺有故塔在焉。」

筝声远:茅维《苏集》本、毛本作「箫声远」。

吹乱:茅维《苏集》本、毛本作「撩乱」。

参差雁:傅子立注:「『雁』,筝雁也。筝柱斜列,参差如雁,故贯休诗云:『刻成筝柱雁相挨。』」刘尚荣按:「句见《梦溪笔谈·卷十四》及《诗话总龟·前集·卷五》转引《古今诗话》『唐人作《富贵诗》』条,《全唐诗》无《富贵诗》,贯休卷末收此残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