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阴阴一水涯,因人封殖更繁华。
湖光凝碧花飘锦,春物惟应此地嘉。
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涵春圃
介绍
《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涵春圃》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作于宋仁宗嘉祐六年(西元一〇六一年),时年五十八岁。该诗为咏物之作,借咏牡丹花以寓其志。
相关推荐
【注释】: 1. 桃李阴阴:形容树木茂盛,遮天蔽日。 2. 因人封殖:指人为地加以培育、保护。 3. 繁花:盛开的花朵。 4. 春物惟应此地嘉:这里只有春天的植物才是最美好的。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颍州西湖的自然景色和春天的美好。 第一句“桃李阴阴一水涯,因人封殖更繁华。”描绘了湖边树木茂盛的景象。桃李树生长在水边的土地上,因为人们的精心培育和保护,变得更加繁华和美丽
注释: 1. 射者如仁求审固,美哉成室序朋俦。 译文: 射箭的人如同仁者一样追求精准,多么美好啊!在庭院里建成了房屋,有序地排列着同伴们。 2. 今时宾礼存无几,舍矢犹堪一献酬。 译文: 现在的时候,宾客的礼节已经所剩无几了,我还能拿出一支箭来,贡献给主人,以表示我的敬意。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涵春圃》。诗中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庭院画卷
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涵春圃 北渚清泠十顷波,偶来凭槛意如何。 且观秋水蒙庄论,休听沧浪渔父歌。 注释: 桃李阴阴一水涯,因人封殖更繁华。 湖光凝碧花飘锦,春物惟应此地嘉。 赏析: 此诗以颍州西湖为背景,通过描绘湖边的景色和人们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首句“桃李阴阴一水涯”,描绘了桃花与李花交织的美景,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水岸。次句“因人封殖更繁华”,表达了人们对这片土地的重视和热爱
这首诗是诗人和梁的颍州西湖十三题中的“涵春圃”,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诗句解析: - 第一句:“郊原西与莽苍连” 这句诗描述了郊野的原野西部与莽莽苍苍的山峦相连的景象。"郊原"指的是郊外的原野,"西与莽苍连"则形象地表达了原野西边与山峦接壤的情景。"莽苍"用来形容山势连绵、草木茂盛的样子。 - 第二句:“隔岸人家小径穿” 此句描绘了在原野上,一条小径从对岸穿过的景象
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涵春圃 桃李阴阴一水涯,因人封殖更繁华。湖光凝碧花飘锦,春物惟应此地嘉。 注释:桃花和李花(桃李)的树荫覆盖在小溪的岸边,因为有人管理而更加繁茂美丽。湖水清澈碧绿,花朵随风飘舞犹如锦绣般美丽,春天里这里的风景最为美好。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苏颂的作品,描绘了颍州西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诗中的“桃李阴阴一水涯”形象地描述了桃花和李花的繁茂与美景,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注释: 朱桥矗立在湖中,园间景色如画。 湖水平静时,柳枝可以攀爬。 车马随意驶向湖上,游人常常踏着月光返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首句“朱桥矗矗两园间”,通过“朱桥”二字,我们可以想象出一座红色的桥梁横跨在湖泊之间,将两片园林隔开。这样的描写既形象又生动,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美景之中。第二句“湖水平时柳可攀”,则是对西湖美景的进一步赞美。湖水平静时,柳树倒映在湖水中
注释: 1. 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涵春圃: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北宋诗人苏辙。这首诗是作者为颍州西湖的十三个景点所作的题咏。 2. 近郭溪流一衣带:这句的意思是,在靠近城墙的地方,有一条像衣带一样的溪流。衣带在这里指的是河流,因为河流的形状就像一条衣带一样。 3. 中流凫屿小蓬莱:这句的意思是,河中的岛屿像蓬莱一样美丽。这里的“凫”是指鸭子,而“蓬莱”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神话地方
注释:广寒宫殿确实很夸耀,消暑楼台很久以来都是空荡荡。没有虚亭那样广阔,时时有清新的声音冲刷烦闷。 赏析:此诗以西湖为背景,赞美了西湖的美景。首句写广寒宫的宏伟,与西湖的清丽形成鲜明对比。第二句写西湖的清凉,与广寒宫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第三句与第一句相呼应,进一步赞美了西湖的清幽。最后一句则通过虚亭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向往之情。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咏景诗
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涵春圃 春来何处最花繁,湖水西头百亩园。 无限游人折红蕊,可怜桃李自无言。 注释:春天来了,在哪里能看到最美的花儿,是湖水的西边,有百亩大的花园。无数游客都折了红梅的花瓣,可怜的桃树和李树却默默无闻。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颍州西湖边美景。诗中用“春来何处”起兴,写西湖景色之美,“湖水西头百亩园”点明具体景物位置。后两句通过“折红蕊”写游客对桃李的欣赏,突出了它们的美丽
注释: 高亭在春天里远望,思绪无穷无尽。千里之内的人烟,都在指顾之间。比屋如云般密集,野田里一片丰收景象,人们乐此不疲。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诗人站在高高的亭子上,远望千里之外的家乡,看到了人烟稠密、田野丰收的景象,感受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满足。全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丞相对百姓的恩惠和善,三年后乡校兴起弦歌。至今旌旗曾经游览的地方,仍然说当时的快乐事情很多。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颍州西湖在丞相任内的发展与变化,赞美丞相对百姓的恩惠和善政。诗中通过对颍州西湖美景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丞相执政期间政绩的赞赏之情
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涵春圃 夹岸垂杨展绿阴,倚空庭树照波心。 游人不泛西溪水,岂见回环野径深。 注释:垂柳的枝条在岸边伸展开来,为湖面增添了一片浓密的绿荫;那高高的庭树倒影在水中,仿佛也在照着湖中碧波荡漾的心儿。那些游人没有泛舟过西溪,怎会看到这曲折蜿蜒的小河小道,迂回于田野间呢?译文:岸边的杨柳伸展开了它们那浓密的绿色叶子,掩映在湖面上,形成了一层层翠色。高高的庭院里生长着树木
【注释】和:写诗酬答;梁签判:指宋代的梁克家,字汉章,号莘老;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在颍州城内。十三题:指西湖上的十三座亭台;涵春圃:在颍州城东,有湖光山色,是游人赏花观景的好去处。孤映:独自映照。拂晴霓:指晴空万里,彩虹高挂。曾:曾经。诸侯:古代天子的封爵。筑馆基:建有官署和官舍。郡:古时行政区划单位。一郡:指整个地方。夸:称赞。最高处:指涵春圃所在的最高点。年年:每年。作:举行。会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