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幽蛰谈口,烛尽辍书卷。
墙外醉客喧,堪憎更堪羡。
冬夜独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冬夜独坐”是一首唐代的诗,由王维创作,并非明代诗人郑洛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冬夜中独自静坐的情景,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种孤独而深沉的氛围。以下是对“冬夜独坐”及其相关背景的具体介绍:
- 作者简介:
-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尤以山水画闻名于世,被誉为“诗佛”。
- “冬夜独坐”一诗体现了王维晚年的思想转变,他不再追求仕途功名,转而关注内心世界的宁静和自我修养。此诗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对佛教教义的认同。
诗歌原文:
庭幽蛰谈口,烛尽辍书卷。墙外醉客喧,堪憎更堪羡。诗歌解析:
- 首句解析:“庭幽蛰谈口”,描述了庭院中的寂静与昆虫的鸣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这里的“庭”指的是室内的庭院,而“蛰”则是指冬季昆虫进入冬眠的状态,两者结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转换。
- 次句解析:“烛尽辍书卷”,描绘了夜深人静时,蜡烛燃尽,人们也随之放下书本,进入休息状态。这一句反映了诗人生活的节俭和对学问的尊重。
- 尾句解析:“墙外醉客喧,堪憎更堪羡。”表达了诗人对外界喧嚣的厌恶以及羡慕之情。这里的“醉客”可能意味着那些沉迷于享乐、不思进取的人,而诗人则选择在安静的环境中反思自己的人生,这种对比凸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冬夜独坐”不仅是一首描写孤独与思考的诗,也是王维对人生哲理的一次深刻探索。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平静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