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时七首

【其一·艳声歌】
蜀锦尘香生袜罗。小婆娑。个侬无赖动人多。是横波。
楼角云开风卷幕,月侵河。纤纤持酒艳声歌。奈情何。
【其二·唤春愁】
天与多情不自由。占风流。云闲草远絮悠悠。唤春愁。
试作小妆窥晚镜,淡蛾羞。夕阳独倚水边楼。认归舟。
【其三·花幕暗】
绿绮新声隔坐闻。认殷勤。尊前为舞郁金裙。酒微醺。
月转参横花幕暗,夜初分。阳台拼作不归云。任郎嗔。
【其四·晚云高】
秋尽江南叶未凋。晚云高。青山隐隐水迢迢。接亭皋。
二十四桥明月夜,弭兰桡。玉人何处教吹箫。可怜宵。
【其五·钓船归】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其六·爱孤云】
闲爱孤云静爱僧。得良朋。清时有味是无能。矫聋丞。
况复早年豪纵过,病婴仍。如今痴钝似寒蝇。醉懵腾。
【其七·替人愁】
风紧云轻欲变秋。雨初收。江城水路漫悠悠。带汀洲。
正是客心孤迥处,转归舟。谁家红袖倚津楼。替人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艳声歌(太平时七首)》是宋代贺铸的诗词作品,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词:

  1. 诗词原文
    蜀锦尘香生袜罗,小婆娑。个侬无赖动人多。是横波。楼角云开风卷幕,月侵河。纤纤持酒艳声歌,奈情何。

  2. 作者简介:贺铸,字方回,号东山居士,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音乐家。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局限于诗歌创作,还有大量的词作流传后世,因此被后人誉为“词坛双绝”。

  3. 诗意解析

  • 蜀锦尘香生袜罗:描绘了一幅精美的场景,细腻地刻画了一个女子穿着华丽的蜀锦长裙,其芳香透过纱质的袜罗飘散出来。
  • 小婆娑:形容女子动作轻盈,婆娑起舞的身姿。
  • 个侬无赖动人多:指女子的性格俏皮可爱,让人忍不住心动。
  • 楼角云开风卷幕,月侵河:描写了楼阁周围云雾渐渐散去,微风吹开帘幕,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的景象。
  • 纤纤持酒艳声歌,奈情何:表现了女子手持美酒,唱着动听的歌曲,然而心中却难以平息对情感的纠结与无奈。
  1. 诗词鉴赏
  • 《艳声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子的形象,展现了她的美貌、性格和情感。同时,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也引发了读者的共鸣,使人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与无奈。
  1. 历史背景
  • 宋初时期:北宋初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所面临的种种困惑和挣扎。
  1. 文化影响
  • 词的发展:《艳声歌》作为贺铸的作品之一,对于后世的词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展示了宋代词人的艺术才华,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此外,该作品还体现了宋代词人对于情感细腻描绘的追求,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文学地位
  • 词的典范:《艳声歌》因其出色的艺术成就而被后人视为词的典范之作。它的语言优美,情感细腻,形象生动,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成为了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艳声歌(太平时七首)》不仅是贺铸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了宋代社会的繁荣景象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阅读这首诗词,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感受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