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 和李易安金鱼池莲

白鸥欲下,金鱼不去,圆叶低开蕙帐。轻风冷露夜深时,独自个、凌波直上。
幽阑共晚,明珰难寄,尘世教谁将傍。会寻织女趁灵槎,泛旧路、银河万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鹊桥仙·和李易安金鱼池莲》是宋代词人朱敦儒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下面是关于这首词的介绍:

  1.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南宋时期,朱敦儒因政治原因隐居南雄州,远离尘嚣。在这一时期,朱敦儒的生活颇为坎坷,多次辞官不就。他通过诗词抒发情感,表达自己的志向与理想,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同时,朱敦儒还曾应召至临安,赐进士出身,但最终因政治斗争而遭到罢免。这种经历使他更加深刻地理解到自由生活的价值,因此在他的词中常常流露出对于自由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2. 文学特点:《鹊桥仙·和李易安金鱼池莲》以其婉丽清畅的风格受到人们的喜爱。词中的意象丰富,如白鸥、金鱼、蕙帐等,都充满了诗意和画意。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词的意境,也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浪漫气息。同时,词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如明月、银河等,这些元素增加了词的深度和内涵。朱敦儒在词中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情感,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幽静的环境中,感受到词人的情感波动。
  3. 文化价值:《鹊桥仙·和李易安金鱼池莲》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代诗词的重要代表之一。它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它在中国诗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文学的特点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内容。

《鹊桥仙·和李易安金鱼池莲》不仅展示了朱敦儒高超的文学才能,也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词,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