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日奏凯,鼓行辽海东。
当宁怡玉色,千金劳成功。
焉知昨日地,袒甲去如空。
边人不敢语,将军益褒崇。
出塞曲 其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塞曲 其四,是明代诗人王慎中创作的一首古诗。此诗描绘了从军将士在高宴中的欢愉与从军出征前的紧张氛围,通过对战场的描写来反映战争的残酷性和士兵的辛劳。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 作者介绍:
- 王慎中(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字道思,号南江,明朝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诗歌以雄浑、刚劲著称,尤擅于写景咏史,其作品深受后人推崇。
-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
胡应麟《出塞曲五首 其四》汉壁风烟静,霜天帐幕低。
双雕何处落,大碛五原西。
- 译文:
(汉)边塞风烟静谧,寒天帐幕低垂。
何处能见双雕落?大碛五原西边行。
-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表达了将士们对征战生活的感慨和对胜利的渴望。
- 语言特点:诗句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反映了战士们的内心世界和战场的氛围。
- 文化价值:作为明代的边塞诗代表之一,其作品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反映了文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汉壁风烟静”等意象,既展现了边塞的宁静,又隐含着战争的紧张氛围。
- 对比手法:“霜天帐幕低”与“大碛五原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宁静而后者充满挑战。
- 情感抒发: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战士的英勇与无奈之情融入诗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出塞曲·其四》不仅作为文学作品存在,更是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王慎中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将边塞将士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让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