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寺晚步

傍通锦绣谷,上接铁船峰。
月出龙潭净,风虚佛屋重。
四维天象朗,孤阁野云封。
收得天灯叶,荧荧却绝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天池寺晚步》是宋代诗人董嗣杲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傍通锦绣谷,上接铁船峰。
    月出龙潭净,风虚佛屋重。
    四维天象朗,孤阁野云封。
    收得天灯叶,荧荧却绝踪。

  2. 作品注释:该诗共五句,每一句都包含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诗句“傍通锦绣谷,上接铁船峰”描绘了作者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周围环境;“月出龙潭净,风虚佛屋重”则通过月光和微风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四维天象朗,孤阁野云封”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敬畏之情;最后两句“收得天灯叶,荧荧却绝踪”则以“天灯叶”为象征,寓意着光明与希望,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精神上的自由的哲学思考。

  3. 写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董嗣杲是一位隐士,他在咸淳末年 (1274)为武康令。宋亡入道,隐居西湖上,改名思学,字无益,号老君山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作者在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

  4. 主题思想:《天池寺晚步》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表达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和对于人生境遇的淡然态度。同时,诗中的“天灯叶”象征着光明和希望,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 艺术特色:《天池寺晚步》的艺术特色在于其语言的精炼和意境的高远。整首诗简洁明快,却又不失含蓄深意。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境界,使人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氛围。

《天池寺晚步》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也是一部蕴含丰富哲理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还传达了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世俗束缚的人生理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