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不见,清都绛阙,望河汉、溶溶漾漾。
年年牛女恨风波,拼此事、人间天上。
野麋丰草,江鸥远水,老去惟便疏放。
百钱端欲问君平,早晚具、归田小舫。
鹊桥仙 其一 次东坡七夕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鹊桥仙·次东坡七夕韵》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词。这首作品在宋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仅因其作者黄庭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因为它本身的艺术价值。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作品背景: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江西修水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与苏轼齐名,并被世人合称为“苏黄”。黄庭坚早年受到苏轼的影响,后来成为宋四学士之一。他的诗风以杜甫为宗,主张“夺胎换骨”、“点铁成金”,风格独特而拗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词的主题:《鹊桥仙·次东坡七夕韵》通过七夕这一传统节日,抒发了作者对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理解及自身的感慨。词中提到的“八年不见,清都绛阙,望河汉、溶溶漾漾”等描写,展现了对牛郎织女悲剧爱情的同情与感慨。
艺术表现:该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野麋丰草,江鸥远水”等,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黄庭坚的用字造句讲究奇崛,使得整首词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鹊桥仙·次东坡七夕韵》不仅是黄庭坚诗歌创作中的一篇佳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它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