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天申宫

胜迹传来不记年,昔闻曾驻汉神仙。
赤乌方喜灵坛建,白马俄惊梵宇迁。
观额自唐因记定,宫碑至宋有眠镌。
江南福地虽云众,第一无过此洞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天申宫》是宋代诗人蔡肇的一首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作者以及相关背景信息:

  1. 作者简介
  • 蔡肇,字兴宗,号陶庵,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诗作多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感慨,语言优美,富有哲理。蔡肇的作品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对后世亦有深远影响。
  1. 诗歌原文
    胜迹传来不记年,昔闻曾驻汉神仙。
    赤乌方喜灵坛建,白马俄惊梵宇迁。
    观额自唐因记定,宫碑至宋有眠镌。
    江南福地虽云众,第一无过此洞天。

  2. 诗词鉴赏

  • 胜迹传承与历史见证:诗歌开头“胜迹传来不记年”,表达了对古代遗迹历史的追溯与记忆,展现了作者深刻的历史文化意识。
  • 历史变迁与文化沉淀:“昔闻曾驻汉神仙”反映了古代建筑的宏伟及古人对于仙山的追求,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仙境的向往。
  • 建筑变迁的感慨:“赤乌方喜灵坛建,白马俄惊梵宇迁”描绘了古建筑从建立到变迁的过程,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和自然的无情。
  • 艺术的永恒与时代的更迭:“观额自唐因记定,宫碑至宋有眠镌”,强调了历史文物的保存和传承,同时也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文化的积淀。
  • 地域文化的尊崇:“江南福地虽云众,第一无过此洞天”突出了天申宫在江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独特地位和重要性,表达了对其文化的尊崇。

通过《题天申宫》,不仅能够了解到蔡肇的文学成就,也能够领略到宋代诗歌的魅力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这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历史建筑的诗,更是一篇充满哲学思考和审美情趣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