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醉拥貂裘,挥鞭跨紫骝。
客途寒色重,边地月华愁。
旌旆开前道,江山指别州。
相逢俄作别,沧海一虚舟。
送人之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人之官》是明朝诗人王汝玉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赴任的祝愿与不舍的情感。这首诗通过描绘送行的场面和对友人的期望,展现了古代文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国家政治稳定的关心。
《送人之官》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信息是理解该作品的关键。王汝玉是明朝的一位诗人,其创作生涯跨越了多个朝代,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虽然不详,但可以推测为明代中叶,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文化繁荣的时代,也是文人关注政治、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时期。
《送人之官》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艺术特色上。首句“滇阳馀万里,一命荷恩深”便用词精炼地勾勒出送别之地的遥远与使命的沉重。全诗以五言律的形式展开,结构严谨,音律和谐,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此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云翮终难滞,还栖在上林”,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出对远方友人的美好祝愿以及对未来政治稳定的期望。
《送人之官》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也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价值观。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送别之语传达了对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关心。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既体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又展示了一种超越个人得失的宏大情怀。
《送人之官》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承载着历史和文化记忆的精神遗产。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研究明代文化和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资源。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化心态和审美追求,还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激励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