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醉拥貂裘,挥鞭跨紫骝。
客途寒色重,边地月华愁。
旌旆开前道,江山指别州。
相逢俄作别,沧海一虚舟。
诗句释义与赏析
送人之官
- 烂醉拥貂裘:描述了送别之人饮酒至醉,身穿貂裘的装束。这里的“烂醉”和“貂裘”都是形象地描绘了送别的场景中的主人公。
挥鞭跨紫骝
- 挥鞭跨紫骝:动作描述,挥鞭跨上骏马,准备出发。这两句展现了离别前的紧张气氛和主人公的迫切心情。
客途寒色重,边地月华愁
- 客途寒色重:表达了旅途的严寒以及由此带来的情绪沉重。
- 边地月华愁:边远地区的夜晚月光也带着忧愁,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凄凉感。
旌旆开前道,江山指别州
- 旌旆开前道:描述军队的旌旗在前方的道路上展开,象征着即将开始的征程。
- 江山指别州:提到远方的山水被用来象征即将离开的故土,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相逢俄作别,沧海一虚舟
- 相逢俄作别:意味着相遇的时间非常短暂,转眼就要分别,突显时间的流逝及相聚之难。
- 沧海一虚舟:“沧海”比喻广阔的海洋,而“虚舟”则是漂浮不定的小船,这里用来形容人生如海上行舟,随时都可能遭遇风浪,比喻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
译文与注释对比
烂醉拥貂裘,挥鞭跨紫骝。
客途寒色重,边地月华愁。
旌旆开前道,江山指别州。
相逢俄作别,沧海一虚舟。
- 译文: 在酒醉中穿着貂裘,挥舞着马鞭跨上紫骝。在客旅的路上,感受到寒冷,明月下感到忧愁。军旗在前方的道路上展开,指引我们前往他乡。短暂的相遇后,很快又得分别,就像那海上的孤舟一样飘摇不定。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送别的景象,通过对人物、自然景观的描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离别的情感体验。诗中“烂醉”、“挥鞭”、“寒色”、“愁月”、“旌旆”、“江山”、“相逢”、“别舟”等关键词汇的使用,都富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色彩,使得整首诗既有视觉的盛宴,又有情感的波动,充分体现了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