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砺三首 其一

黄道霾阴昼蚀光,野浮冤气白冥茫。
世无圣主天应哭,时有忠臣国不亡。
万刃攒身终莫变,一诚铭骨岂能忘。
休嫌重复叨叨说,未奏肤公正断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八砺三首 其一》是宋代诗人郑思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郑思肖(1241~1318),字忆翁,号所南,是宋末著名的诗人、画家,因肖宋朝国姓赵而得名。他生活在南宋灭亡之际,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民族的苦难,深感痛心,因此以诗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八砺三首 其一》通过描绘黄道霾阴书蚀光、野浮冤气白冥茫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诗中的“世尘圣主天应哭,时有忠臣国不亡”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失望与批评,认为尽管有所谓的“圣主”,但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仍旧存在,国家依然面临危机。“万刃攒身终莫变,一诚铭骨岂能忘”则揭示了即使受到种种打击和磨难,也不应该改变信仰和初心。这两句诗体现了郑思肖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崇高的道德标准。

《八砺三首 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篇反映时代精神的历史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情绪和精神状态。郑思肖的诗作不仅仅是艺术上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八砺三首 其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传世之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才华,更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学习,可以更好地认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人文精神,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传承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