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圣俞朔风见寄

因君朔风句,令我苦寒吟。
离别时未几,峥嵘岁再阴。
惊飙击旷野,馀响入空林。
客路行役远,马蹄冰雪深。
瞻言洛中旧,期我高阳吟。
故馆哭知己,新年伤客心。
相逢岂能饮,惟有涕沾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宋代文学作品《酬圣俞朔风见寄》赏析

《酬圣俞朔风见寄》是欧阳修的作品,据考证为宋朝时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收到友人的书信后,因朋友的诗句而引发的深切感慨和孤独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江西吉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颇有成就,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封长沙郡开国公,卒赠太师、楚国公。
  • 他在文学上也有极高成就,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亦赋有很高成就,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九大家”。
  1. 作品原文
    因君朔风句,令我苦寒吟。
    离别时未几,峥嵘岁再阴。
    惊飚击旷野,余响入空林。
    客路行役远,马蹄冰雪深。
    瞻言洛中旧,期我高阳吟。
    故馆哭知己,新年伤客心。
    相逢岂能饮,惟有涕沾襟。

  2. 作品鉴赏

  • 情感表达:诗的开头两句直接点题,表达了由于收到朋友的信后,内心所经历的孤独和寒冷的情感。
  • 意象描绘:诗中的“朔风”“峥嵘”“冰雪”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寒冷与孤寂。“惊飚击旷野”则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观景象,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激动和不安。
  • 意境营造: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构建了一种冷清、孤独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1. 创作背景
  • 根据历史记录,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二月,当时欧阳修正在滁州任职。他的好友王禹偁从京城来拜访他,两人在滁州郊外相会,并一同欣赏了春天美丽的景色。此次会面让欧阳修十分感动,写下了这首诗。
  • 此诗也是欧阳修与王禹偁友情的见证,两人在仕途上虽有起伏,但在文学上的交流和友谊却始终如一,成为宋代文学史上一段佳话。
  1. 文化影响
  • 此诗不仅展现了欧阳修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还体现了他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感悟。其深刻的内涵以及优美的艺术表现力,使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 该诗的语言简练而不失韵味,结构紧凑而富有层次感,充分显示了古典诗歌的审美特质。
  1. 后世影响
  • 《酬圣俞朔风见寄》在后世被广泛传颂,不仅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学者和作家都曾受到这首诗的启发,从中汲取灵感,丰富自己的创作内容。
  • 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