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泊溪西岸,人家见晚舂。
疏星寒有雁,村寺夜无钟。
竹径通新店,茅柴暖病容。
农夫不相识,问我欲何从。
宿瞿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瞿溪》是宋朝诗人薛师石的作品,其原文翻译及赏析如下:船泊溪西岸,人家见晚舂。疎星寒有雁,村寺夜无钟。竹径通新店,茅柴暖病容。农夫不相识,问我欲何从。
在欣赏《宿瞿溪》这首诗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理解。首先,诗中的“疏星寒有雁,村寺夜无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古朴的夜景画卷。夜晚的寂静中,稀疏的星星和归雁成了画面的主角,而村寺里的钟声却仿佛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古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感悟。
从写作技巧来看,薛师石巧妙地运用了白描手法来表现场景。例如,“疏星寒有雁”通过简洁的描述传达了寒冷的夜空和远处飞过的大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此外,诗中的一些意象也富有象征意义,如“疏星寒有雁”可能象征着孤独或者远方的思念之情。这些象征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引人深思。
从思想内容看,《宿瞿溪》反映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诗中的主人公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中寄宿,远离喧嚣都市,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种生活态度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启发意义,提醒人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寻找心灵的慰藉。
在欣赏《宿瞿溪》时,读者还可以尝试联系自己的实际体验,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过类似的静谧时刻。比如,是否曾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选择一个人静静地去散步,或是在某个安静的夜晚,仰望星空思考人生。这样的联想不仅能够增强对诗歌的理解,也能让读者更好地把握自己的生活状态,从而获得心灵上的共鸣。
《宿瞿溪》作为一首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活动的真挚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研究宋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