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天台去,闲寻倚杖藤。
路边应得句,禅坐似无能。
顶笠偏愁雪,山猿不畏僧。
傥逢清塞伴,休愿入传灯。
送从善云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薛师石的《送从善云游》是一首描写友人从雁荡山和天台山出发,独自云游的情景的诗。《送从善云游》是宋代诗人薛师石的作品,描绘了友人从雁荡山和天台山出发,独自云游的情景。这首诗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从善游历名山的画面,他手持藤杖,步履悠闲,似乎在寻找灵感与宁静。
首联“雁荡天台去,閒寻倚杖藤”,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从善游历名山的画面。从善手持藤杖,步履悠然,似在寻觅灵感与宁静。这两句不仅刻画了友人的行踪及状态,也表达了一种闲适与超然的生活态度。
第二联“路边应得句,禅坐似无能”,进一步展现了友人在旅途中的状态。他在路边吟咏诗句,虽然看似无法得到满意的答案,但他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专注。这表现了薛师石对友人性格及才情的理解,也反映了他对友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第三联“顶笠偏愁雪,山猿不畏僧”,通过顶笠和山猿的形象,描绘了友人面对自然挑战时的勇气和坚持。这里的雪和山猿都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但友人却能从容面对,不受干扰,这种精神值得敬佩。
第四联“傥逢清塞伴,休原入传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未来行程的美好祝愿。这里“清塞伴”可能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传灯”则指代佛教中的灯传法事,寓意着友人将在旅途中传播光明和智慧。这既是对他个人品格的认可,也是对他未来成就的期望。
《送从善云游》不仅是一首描绘友人从雁荡山和天台山出发,独自云游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作品。它通过简洁的文字,展现了友人的性情、才情和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化及其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