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二首 其二

此夕何清旷,新秋乍夺炎。
凉飙来似旧,熏暑逝如潜。
露重翻香芰,疏云点素蟾。
放怀殊不寤,箕斗转前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词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尤以诗歌成就最为突出,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流畅而富有感染力。
  1. 创作背景
  • 《秋词二首·其二》的创作时间是在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期间。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王叔文开始推行改革,刘禹锡积极参与其中。但改革最终因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反对而失败。这段经历让诗人对政治变革产生了深深的感慨。
  1. 作品鉴赏
  • 独特视角:《秋词二首·其二》中,刘禹锡没有像传统文人那样悲叹秋天的到来,而是赞美了秋天的美丽。这种与众不同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 自然景观的描绘:在这首诗中,刘禹锡运用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豪情满怀的精神风貌。这种生动的自然景观描绘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动感。
  • 哲理思考:通过赞美秋天的美好,诗人表达了一种哲学思想:自然界的变化无常正是生命力量的体现,正如人的命运一样,充满了起伏和变数。这种思想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秋词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艺术成就及其独特的人生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