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八首 其三

一叶扁舟信晚风,雨昏浑不辨西东。
不因再到秋江上,争见芦花对蓼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八首·其三》是宋代僧人释师一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一种超越形体束缚的状态,展现了心灵达到超然自由的境界,给人以深刻的哲理思考和心灵启示。

从字面意义上来看,释师一的这首诗以物象象征禅意,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种超越形体束缚的状态。“藏身无迹更无藏,脱体无依便厮当”两句诗中,诗人通过对事物消失无痕、心灵达到超然自由的描述,传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即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这种描述不仅富有诗意,而且深刻地反映了禅宗追求内心平静与解脱的理念。

从诗歌的结构上来看,这首诗采用了简洁明快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描绘,引导读者领悟禅宗的智慧。首句“藏身无迹更无藏,脱体无依便厮当”中的“无迹”和“无依”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紧接着的两句“古镜不劳还自照,淡烟和露湿秋光”,则是对这种心境的进一步阐释,指出心灵如同一面古镜,无需外物的映照也能自我照见,而淡烟和露湿的秋光则象征着心灵的宁静与纯净。

从诗歌的意境上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构建了一个宁静致远、心灵自由的意境。这种意境不仅体现了禅宗追求的内在平和,也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与思考空间。例如,“藏身无迹更无藏,脱体无依便厮当”这两句,通过描绘一种超越形体束缚的状态,仿佛事物消失无痕,心灵达到超然自由,这不仅是对禅宗思想的深刻体现,也是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解读。

《颂古八首·其三》作为一首富含哲理的偈颂诗,不仅展示了释师一深邃的艺术造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探禅宗智慧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思考,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禅宗的思想精髓,并从中获取生活的智慧与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