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三十首 其十六

自从达解本心光,陈见解者希相许。
今蒙大士坠名香,妙明寂照挥伦楮。
清风匝地意何穷,自这贤儒谁伴侣。
自伤嗟,凭谁语,若问吾男归何处。
普庵达本不曾生,水月空花无实据。
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取。
此灵都是祖宗因,因果历然随谁聚。
如今依旧复来生,何必自迷求解注。
今古谁曾得久长,唯有法身镇常住。
不消追拔与看经,三界唯心须了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三十首 其十六》是一首由宋代诗人释慧晖所作的诗歌。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景象的敏锐洞察。

释慧晖(1170年—1183年),号自得,俗姓张,会稽上虞人。他自幼随澄照、道凝学习,后出家为僧,并曾于二十岁时前往江西真如寺拜谒禅宗高僧如净。他的一生虽短暂,却以其精湛的诗文才华在佛教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偈颂三十首》是释慧晖所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共计三十首,其中“其十六”为其中一首。该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四季变换下的自然景色,春之花盛开、秋之月明净、夏之绿杨满地、冬之白树覆盖,每一句都蕴含着作者对自然界细腻入微的感受与观察。

在春季,万物复苏,百花齐放,正如诗中所描述的“春色千林花正开”,春天的到来带来了生机与希望。接着是秋季,秋水澄清,月光明亮,如同诗中的“秋潭万水月犹明”,展现了秋天特有的宁静与深远。夏季,绿树成荫,阳光透过树叶形成斑驳光影,“夏热绿杨影满地”便是对其生动形象的描述,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清凉。而冬天,则以白雪皑皑的景象结束,“冬寒白树覆前庭”,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美。

从文学价值上看,该诗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还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哲学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这种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哲理的思想手法,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广泛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宋诗的特点,即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美,这种美既是一种物质的美,也是一种精神的美。

从艺术风格上讲,这首诗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每一句都紧扣自然景象,没有多余的修饰和堆砌,使得整首诗显得非常朴素而真挚。这种简洁明了的艺术风格,使得这首诗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也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

这首诗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对四季变换下的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成功地将抽象的哲理融入到具体的自然景观中,使得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深度。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宋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偈颂三十首 其十六》不仅是释慧晖诗歌创作中的一个代表作,也是宋代诗歌艺术的宝贵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和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歌的魅力,还能够从中汲取到丰富的人生智慧和精神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