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四首 其一

雪人通身却吃骂,兔角拄杖三十下。
龟毛索子钓虚空,道理本来非昼夜。
元不借□□,宝所谁知价。
一道常光即我心,逼塞虚空无缝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十四首·其一》是宋释印肃的一首偈颂,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理解与思考。《偈颂十四首·其一》作为宋释印肃的作品之一,其内容深邃,富有哲理,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感悟。下面是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宋释印肃,一位宋代僧人,他的生平与成就在佛教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释印肃生活在一个佛教盛行的时代,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佛教思想的传播与演变。通过对释印肃及其作品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佛教文化以及文人墨客如何将佛学哲理融入文学创作中。
  2. 诗歌原文
    雪人通身却吃骂,兔角拄杖三十下。
    龟毛索子钓虚空,道理本来非昼夜。
    元不借 ,宝所谁知价。
    一道常光即我心,逼塞虚空无缝罅。
  3. 诗歌鉴赏: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一幅佛教哲学的画面。诗中的“雪人”象征着世俗的束缚和磨难,而“兔角柱杖”则暗示了修行者面对困难的坚韧态度。“龟毛索子”则可能代表修行者的执着或对佛法的虔诚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真理的精神境界。
  4.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探讨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对外界诱惑的抵制,以及如何在苦难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诗人借助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洞察世间真理的态度。
  5. 艺术特色:此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练而深刻的意象运用和寓意表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不仅传达了佛教的教义,还通过这些意象引发读者对于生命、宇宙及修行意义的深层思考。
  6. 文化价值:在中国文学史上,这类以佛教思想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们不仅为研究中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生活、宇宙和精神世界的深刻认识与探索。

通过深入分析这首《偈颂十四首·其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佛学元素,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人生、宇宙和修行的独特见解。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深远影响,对于今天的人们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