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其五

穷品偶真叟,授我一卷书。
深林值幽人,遗我斧与锄。
斧锄亦奚为,教养材与蔬。
荒秽必须剪,使之蔼自如。
授书欲胡为,教尔心与躯。
学必先正己,自治乃及馀。
此意有嘉训,佩之未始除。
如何悠悠人,自谬欲是渠。
相习成薄俗,鲜德怀籧篨。
吾裁此俚语,凭君为传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古意其五》是宋代释契嵩的作品,其中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释契嵩,南宋时期的一位禅师兼文人,他的作品常融合佛学思想于文学之中,表现出对禅宗哲学的理解与运用。
  • 作品出处:《古意其五》收录于《镡津文集》,这是一部收录了契嵩多篇诗词作品的书籍。
  1. 主题内容
  • 自然意象:诗中通过描绘荒秽之土被剪除后的景象,寓意人的道德修养与自然秩序之间的关系。
  • 修身齐家:通过教化木材与蔬菜的生长,表达了道德修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诗歌采用了简洁而富有力度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来隐喻人生哲理。
  • 象征意义:作品中“荒秽”与“材与蔬”等概念不仅指实际的物质,也象征着人的精神与品德的培养。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此类作品展现了诗人深刻的社会观察力和独到的审美观。
  • 文化传承:《古意其五》作为禅宗思想的体现,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学术探讨
  • 禅宗解读:许多学者从禅宗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了解读,认为它反映了禅宗关于“无我”、“自性本净”的教义。
  • 美学研究:从美学角度来看,《古意其五》中的自然描写和哲理思考,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1. 现代应用
  • 教育启迪:在现代教育中,这类富含哲理且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仍被用作教学素材,用以启发学生的思考。
  • 文化研究:学术界对这类文学作品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宗教哲学的发展脉络。

《古意其五》不仅是宋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智慧及其在当代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