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鸟巢南枝,胡马嘶北风。
狸奴并白牯,寸步不曾通。
千山都坐断,万派尽朝东。
天王才合掌,那吒扑帝钟。
颂古十首 其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十首·其四》的作者是宋代佛教僧人释端裕,诗中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顺应自然、深藏不露的智慧。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 诗人介绍:
- 释端裕是南宋时期的一位佛教高僧,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据传他在淳熙六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 释端裕的法嗣是南岳下十六世,护国此庵景元禅师。他的著作有《语录》一卷传世。
- 诗作原文:
- 修行不落与不昧,尽作野狐涎唾腥。
- 拾取娘生穷相口,拶开云路吸雷霆。
- 玉箫吹作凤鸾吟,惹动游人离别心。
- 一陈东风卷寥廓,四方八面少知音。
- 高堂公子醉双陆,乱撒明珠发异光。
- 一掷输嬴谁辨得,满盘骰子不成双。
- 劫火洞然俱败坏,青天白日愈光辉。
- 王孙醉寝迷春梦,不觉莺啼柳絮飞。
- 百千诸佛眉弯曲,无订无修眼搭痴。
- 踏著未消连底冻,一时认作碧琉璃。
- 波斯捧出海南香,白眼昆仑与论量。
- 贾客不谙弹舌语,只看两个鼻头长。
- 芭蕉拄杖与夺,直要当风眼活。
- 刹那才昧隔生,鼻孔遭他牵撮。
- 主题思想:
- 本诗以射箭为喻,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深藏不露的智慧。”善应随流”象征着灵活应变,顺应事物的本性;”妙意深”则强调了这种智慧的深远和微妙。诗中提到的各种现象,如风云雷电、四季更替、人的悲欢离合等,都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的理解。
- 艺术特色:
- 诗歌采用了比喻手法,将抽象的道理与具体的事物相结合,使得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其中的深意。
- 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哲学思考。
- 历史影响:
- 尽管《颂古十首·其四》的作者身份和创作背景在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其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许多现代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禅宗思想的体现。
《颂古十首·其四》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它不仅体现了释端裕对禅宗教义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