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起遮天眼,空王旧话圆。
气毬刚似铁,石臼软如绵。
苦海无惊浪,红炉断火烟。
庄周蝴蝶梦,举世若为原。
颂古十首 其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十首·其七》是一首宋代释师体所作的诗歌。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他对世间万物及其无常性的洞察。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剔起遮天眼,空王旧话圆。”这两句诗展现了作者对世界本质的深刻理解。在这里,“剔起遮天眼”形象地描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视角,即用一颗超越世俗的心去观察世界。而“空王旧话圆”,则意味着佛教中常说的“如来藏”,即一切众生的本性都是圆满无缺的,但人们往往因为种种烦恼而迷失了这种本性。
从艺术手法上来说,这首诗采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比如,“气毬刚似铁”,这里的“气毬”象征着坚硬的物质,而“刚似铁”则暗示了物质世界的坚硬和不变。而“石臼软如绵”,则形成了鲜明对比,石臼的硬和绵的软形成对比,反映了事物的相对性和变化性。此外,“苦海无惊浪,红炉断火烟”也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苦海比作一个没有波澜的大海,而红炉则是燃烧的象征,断火烟则表示一切皆空。
从情感态度来看,这首诗充满了哲思与感慨。通过对世界的描绘和思考,诗人传达了对生命轮回和无常的感悟。例如,“庄周蝴蝶梦,举世若为原”一句,引用了庄子的故事,表达了世事如梦、人生如幻的哲学思想。
从历史背景上来看,《颂古十首·其七》的创作背景也值得关注。它可能反映了宋代禅宗文化的影响,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们多有修禅养性的风气,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产生的。同时,它也展示了宋诗注重意境、讲究韵味的特点,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厚的哲理意义,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颂古十首·其七》不仅是一首表达禅宗思想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艺术美感的作品。它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深入探讨了世间万物及其无常性,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