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杖而立,示真般若。
手中册子,云何抄写。
长老若不放下,疑杀后生尊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倚杖而立,示真般若。
手中册子,云何抄写。
长老若不放下,疑杀后生尊者。
《须菩提赞其一》是释心月创作的一首杂言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理和修行的深刻理解和追求。这首诗作不仅在艺术上具有一定的高度,也在思想上展现了深刻的佛教哲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品原文:《须菩提赞其一》
倚杖而立,示真般若。
手中册子,云何抄写。
长老若不放下,疑杀后生尊者。
常宴坐,常危立。
一片虚凝,万境空寂。
岩前花雨已狼籍。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理和修行的深刻理解与追求。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倚杖而立的姿态,象征着坚定的信念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诗中的“示真般若”表明了诗人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寻求真正的智慧和理解。
艺术手法:在艺术表现上,诗人采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表达深沉的哲学思考。通过对“手中册子,云何抄写”的具体描述,诗人暗示了修行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内心的修炼和对佛法真谛的领悟。诗中的意象如“倚杖而立”、“常宴坐,常危立”等,都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宗教影响:作为佛教文化中的一部分,这首诗反映了宋代佛教文化的繁荣和诗人们对于宗教思想的深刻理解。《须菩提赞二首》的创作背景和作者释心月的身份,为这首诗增添了更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
《须菩提赞其一》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是一部具有深刻宗教意义和文化价值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歌的特点及其在佛教哲学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