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七首 其三

直下是非著不得,著不得处好承当。
木人昨夜通消息,南海波斯过大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七首 其三》是宋代释慧性的作品,由南枝向暖北枝寒、外道怀藏宝镜时、白云尽处是青山等诗句构成。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释慧性,号无明,俗姓李,达州巴渠人,生于孝宗淳熙十五年,于出世后在蕲州资福寺出家,后迁至智度寺。他的一生与佛教有深厚的关联,致力于佛学的研究与传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偈语和文学作品。
  2. 诗歌原文:《颂古七首·其三·须弥山。》原文如下:“石笋抽条,泥牛吼月。谁料同舟自胡越,应机涌出须弥卢。一念不生,何处雷,无处雪,金刚宝剑当头截”。
  3. 诗句解析:诗中的“石笋抽条,泥牛吼月”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图景,通过石头和水牛的形象,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与生机。而“谁料同舟自胡越,应机涌出须弥卢”则寓意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应像同舟共济的船只一样,相互支持,共同应对挑战。
  4. 艺术特色:《颂古七首·其三·须弥山。》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释慧性对佛学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世间万物的观察和感悟。
  5. 创作背景:此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生活哲学有关。他可能曾经历过某种人生的困境或挫折,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来寻找心灵的慰藉和启示。同时,这也反映了佛教文化中对于生死观、缘起法等理念的深刻理解。
  6. 文学影响:《颂古七首·其三·须弥山。》作为释慧性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借鉴。特别是其中的“一念不生,何处雷,无处雪,金刚宝剑当头截”,更是成为了经典之句,被广泛传颂和引用。

《颂古七首·其三·须弥山。》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著作。它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超越尘世纷扰、追求心灵平静的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