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五十七首 其十四

大悲许多手眼,如人夜摸枕子。
遍身通身起来,尽受奴驱婢使。
君不见认著牛迹里,失却大海水。
转变未得时,依前有依倚。
归去来,归去来,拍天洪浪如浮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五十七首 其十四》是宋代释道昌所作的一首古诗词。这首作品出自《颂古》系列,其中包含了众多关于禅宗修行、悟道以及人生哲理的诗篇。《颂古》是宋人释道昌所编集的一部佛教文学集,旨在通过诗歌的形式,传播禅宗的教义与修行的方法,以期达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颂古》中的作品往往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颂古五十七首 其十四》亦是如此。在这首诗里,释道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出了对人生哲学的思索。诗中的“千里万里,不著便处却能回,闭了方丈依前来。双收双放,半合半开。”等语句,展现了禅宗中常见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即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清明。

从艺术角度看,该诗的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如“千里万里,不著便处却能回”这两句,既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广阔视野,又体现了禅宗强调的“心外无法”。这种表达方式,既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示了他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

在思想层面,这首诗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启示。通过对自然界现象的观察,诗人试图引导读者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内心若能保持平和,便能应对自如。这不仅是对修行者的指导,也是对普通人生活的启迪。

《颂古五十七首 其十四》是一首充满哲思的古诗词,它不仅反映了释道昌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人生以及心灵境界的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了解到佛教文化的魅力,还能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及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