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将不识鼓唇牙,胡语如何乱得华。
若使老萧皮有血,定应赶逐过流沙。
颂古五十三首 其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五十三首 其八》为宋代僧人释文礼所作的偈颂,内容主要表达了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和批判。这首诗通过描绘一种语言现象,即外来词汇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反映了作者对于语言演变和文化融合的深刻思考。
诗歌开篇以“强将不识鼓唇牙,胡语如何乱得华”起句,形象地描绘了外来词与本民族文化交融的现象。这种描述不仅揭示了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暗示了文化交流中的复杂性。在这首诗中,“胡语”指的是外来的、非母语的语言元素。“鼓唇牙”则形象地描述了学习或接触这些新元素的过程。而“乱得华”意味着这样的外来元素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并改变了原有文化的本质。
“若使老萧皮有血,定应赶逐过流沙”这一句进一步探讨了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这里的“老萧”可能指代一个古老的民族或文化群体,而“皮有血”则强调了血脉相连的文化继承。通过这样的表述,诗人呼吁人们要珍视并保护那些蕴含深厚文化价值的文化遗产,防止它们被外来文化所淹没。
“神光冷地思量著,始觉春来雪自消”这一句则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比喻,表达了对文化融合中可能出现的“文化沙漠化”现象的担忧。在这里,“神光冷地”象征着冷静而深刻的思考,“思量著”则表示对这一现象的深入观察和分析。“春来雪自消”则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本看似危险的外来文化因素可能会逐渐被本土文化吸收和同化。
《颂古五十三首 其八》不仅是一首具有文学价值的诗作,也是一次关于语言演变、文化保护与创新的深刻反思。它提醒人们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既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又要注重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避免文化同质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