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祀泰折,歌同我将。
黝牲纯洁,丝竹发扬。
博厚而久,含洪以光。
扶持宗社,曰笃不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地祀泰折,歌同我将。
黝牲纯洁,丝竹发扬。
博厚而久,含洪以光。
扶持宗社,曰笃不忘。
《绍兴亲享明堂二十六首 其十三 皇地祇位酌献用〈彰安〉》是宋朝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篇赋。此赋以歌颂“圣德”为主旨,通过赞颂天地、宗庙、社稷、先祖等,歌颂了皇帝的功德和功绩,并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美好祝愿。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提倡“富民强国”的治国理念,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宦官势力,整顿更治,减轻赋税徭役,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是散文,被誉为“范文正”,被后世誉为“文章冠天下”。
在这首诗中,范仲淹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象征意象来表达他对皇帝德行的赞美。例如,“皇天眷佑”、“圣德昭昭”、“四海之内”、“五谷丰登”、“百福临门”等词语,都寓意着皇帝的德行和国家的美好景象。同时,他还通过描述祭祀的场景,展现了皇帝对祖先的尊敬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绍兴亲享明堂二十六首 其十三 皇地祇位酌献用〈彰安〉》是一篇充满赞美和敬仰的文学作品,它体现了范仲淹的政治理想和文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