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镜寄四舍弟马运甫

与人和,休打斗。慎勿迷迷,博弈饮酒。暗风病、谑杀傍人,疾些儿拯救。
要病除,须拂袖。物外持修,亘初清秀。更有般、真个长安,待来时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心镜寄四舍弟马运甫》是元朝诗人马钰的一首著名诗作。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马钰背景:马钰,元代著名的道士和诗人,被后人尊称为“马丹阳”,他的生平和事迹在元代道教文献中有所记载,显示了他在道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 创作时期:这首诗是在元朝时期创作的,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1. 诗词原文
  • 诗词原文:《清心镜 寄四舍弟马运甫》与人和,休打斗。慎勿迷迷,博弈饮酒。暗风病、谑杀傍人,疾些儿拯救。要病除,须拂袖。物外持修,亘初清秀。更有般、真个长安,待来。
  1. 诗句解析
  • 与人和,休打斗。慎勿迷迷,博弈饮酒:这两句强调了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主张放下争斗,远离世俗纷扰,保持内心的清净。
  • 暗风病、谑杀傍人,疾些儿拯救:这里提到的“暗风病”可能隐喻着某种内心的不安或是精神疾病的困扰,而“谑杀傍人”则暗示了与他人的冲突或矛盾。最后一句“疾些儿拯救”表达了对这些问题的及时解决和治疗的迫切性。
  • 要病除,须拂袖: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抛弃世俗杂念的重要性,只有当一个人能够放下身外之物,才能真正地治愈心灵上的疾病。
  • 物外持修,亘初清秀:这里的“物外持修”意味着超脱于世俗之外,保持一种纯净和高雅的生活方式。而“亘初清秀”则是指从最初的纯洁美好状态中恢复过来。
  • 更有般、真个长安,待来:这句诗中的“长安”一词在这里可能是比喻意义上的安宁之地,而“待来”则表示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加平和和宁静的生活。
  1. 赏析与解读
  • 哲学意涵:《清心镜寄四舍弟马运甫》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与和谐的思想。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的追求。
  • 艺术特色:诗歌采用了朴素无华的语言,但字里行间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和情感。这种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易于理解和欣赏。
  • 社会影响:作为元代的作品,《清心镜寄四舍弟马运甫》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貌。它不仅是诗人个人修养的反映,也是其时代背景下的一种文化体现。
  1. 文学价值
  • 诗歌形式:该诗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古诗形式,这种格式的选择体现了诗歌的规范性和音乐性。
  • 语言风格:诗歌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富有力度和感染力,这种风格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穿透力。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述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象,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和对于道德观念的追求。

《清心镜寄四舍弟马运甫》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元代诗歌,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平静和和谐社会的向往。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元代诗歌的艺术形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特征和文人的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