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 五更寄赵居士

一鼓孤眠内守。宝陆用云耕透。密种紫芝苗,自是洞天无漏。
无漏。无漏。坎虎离龙交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如梦令·五更寄赵居士》是一首文学作品,由元朝的马钰创作。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马钰(约1123年—1207年),字辅之,号纯阳子,晚号东华子,一说号紫阳子,道教全真派南宗重要人物,被后世尊奉为北七真之一。他的生平事迹与道教修行紧密相关,对道教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1. 作品原文及译文
  • 原文如下:
    五更枕上寄情书,
    锦笺小字写新词。
    玉炉香烬暗消魂,
    独倚阑干望月时。
  • 译文:在深夜的床上,我通过一封信来传达我的情感和新的诗句。炉中的香气渐渐消散,我只能独自倚靠在栏杆旁,望着月亮发呆。
  1. 作品赏析
  • “五更枕上”描绘了作者在夜深人静之时,借着淡淡的月光和微弱的灯火,沉浸在诗词创作中的状态。这种孤独而宁静的氛围,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诗意和禅意。
  • 通过对“玉炉香烬”的描写,不仅烘托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也反映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当香火逐渐熄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感情的变迁,增添了一份哀愁和哲思。
  • “独倚阑干望月时”,则展现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仰望天空中明亮的月光,寄托了深深的思念。月亮成为了他心灵的寄托,也是他情感表达的媒介。
  1. 写作背景
  • 《无梦令·五更寄赵居士》的创作背景较为特殊,可能与作者个人的生活经历或当时的政治局势有关。马钰作为道教全真派的重要人物,其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宗教哲学内涵。
  • 这首诗可能是在特定的心境下创作的,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情感以及自然现象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1. 艺术特点
  • 《如梦令·五更寄赵居士》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含蓄的表达,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深沉而悠远的艺术效果。
  • 诗中的意象丰富,如“五更”、“香烬”、“阑干”、“明月”等,都是极具画面感的词汇,共同作用于读者的感官体验,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时空之中。
  • 这首小令不仅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幅流动的画面,一种情感的抒发,一次心灵的对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跨越时空的限制,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如梦令·五更寄赵居士》不仅是一首文学佳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心灵之作。它的出现不仅仅是文学上的一次成功尝试,更是马钰个人修行历程的一种体现,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传承与弘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