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 继重阳韵

入道休愁不肯。回首不过寒况。一志不荣身,愿把众生提拯。
救□。救□。救□心行平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如梦令 · 继重阳韵》是宋代词人马钰创作的一首词,该作品通过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词人对人生的理解以及对修行的坚持。以下是对该词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马钰:北宋时期的著名道士、学者,入道后更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他是王重阳的六位弟子之一,与师合称“北七真”。在道教史上,马钰的地位非常重要,被尊称为“金丹派之祖”。
  • 文学成就:马钰不仅在道教领域有卓越贡献,其诗词创作亦颇具影响力。他的诗词多以道家思想为核心,表达了他对超脱俗世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1. 诗歌原文及注释
  • 诗句内容:首句“不论赵州几碗”,意指无论世俗生活的琐碎与复杂,都不足以动摇内心的宁静。接着“更不卢仝请唤”,表达了超然物外的态度,不受外界干扰。而“祷告太原公,免了睡魔厮玩”,则反映了词人的修行成果,能够抵御诱惑,保持清醒的头脑。最后两句“明灿。明灿。得见长生道岸”,则是对修行者最终达到精神境界的描述,意味着找到了通向永生的道路。
  • 诗意解析:“载忧多欢少”,表达了人生喜忧参半的矛盾心态。“遇修仙无老”,暗示了通过修行可以达到超越年龄的境界。“蚁穿珠通道”,则形象地描绘了修炼过程中的小细节和小成就,如同蚂蚁穿过珍珠般不易,但终将达成目标。这些诗句不仅表达了马钰的人生观,也体现了他对于修行的深刻理解和实践。
  1. 作品鉴赏
  • 艺术特色:《如梦令 · 继重阳韵》在语言运用和表达上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它采用了简洁而富有节奏的语言,通过对比、比喻等手法,将深奥的道家哲学和修行理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诗句,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到词人的情感和思考。
  • 文化价值:这首词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道教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词中内容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道教的教义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同时也能欣赏到宋代诗词的独特魅力。

马钰的《如梦令 · 继重阳韵》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地位,其所承载的道教思想和修行理念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马钰的思想世界,以及宋代诗词的丰富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