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 赠韩四机宜

机宜韩氏,不就承荫,无心进修举业。惟恐名缰相引,无休无歇。更有一般高见,鼓盆歌、转生欢悦。常落魄,访村杯闲饮,不拘时节。
不管儿孙生计,便拖条藜杖,远离巢穴。经载忘归,惟好嘲风咏月。稍似山侗活路,傥留心、搜寻秘诀。转开悟,做真修,仙班同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庭芳·赠韩四机宜》是一首表达对友人韩四机宜独特见解和生活态度的词作。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马钰,金代著名道士、诗人,师从王重阳,与王重阳的其他六位弟子合称为“北七真”。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其深厚的道教文化修养及其对人生哲学的理解。

  2. 词作原文:《满庭芳·赠韩四机宜》原文如下:机宜韩氏,不就承荫,无心进修举业。惟恐名缰相引,无休无歇。更有一般高见,鼓盆歌、转生欢悦。常落魄,访村杯闲饮,不拘时节。 不管儿孙生计,便拖条藜杖,远离巢穴。经载忘归,惟好嘲风咏月。稍似山侗活路,傥留心、搜寻秘诀。转开悟,做真修,仙班同列。

  3. 词作鉴赏:这首词通过描写韩四机宜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自由的境界。词中“鼓盆歌”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刻体悟;而“转开悟,做真修”则揭示了其修行的高深境界。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不仅体现了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行动力,也反映了作者对传统道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满庭芳·赠韩四机宜》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象征。通过对该词的深入解读和欣赏,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元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在传统文化中的传承与创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