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云行 · 赠张公

不惑之年,心宜不动。常思玉杻金枷重。无常一著可伤悲,悟时速把良缘种。
鄙了惺惺,装成懵懂。修完内貌频看供。功成行满去朝元,瑞云衬步香风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踏云行 · 赠张公》是元代著名道士马钰的词作,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和修道悟性的深刻理解与体悟。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词:

  1. 作者简介:《踏云行 · 赠张公》的创作者、元代著名道教学者马钰,字宜甫,号丹阳子,师从王重阳。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道教徒,还是“北七真”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这组人物包括马钰在内的六位弟子,共同被誉为道教史上的佼佼者。他的这些成就不仅体现在其个人修为上,更是其对道教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显著贡献。

  2. 诗词原文:常思玉钏金枷重,无常一着可伤悲。鄙了惺惺,装成懵懂。修完内貌频看供。功成行满去朝元,瑞云衬步香风送。

  3. 艺术特色:在艺术风格上,《踏云行·赠张公》体现了典型的道教思想与哲学理念。诗中通过对“玉钏金枷重”等意象的描述,传达了对于人生无常与世事变幻的感慨,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渴望。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一种禅宗式的觉悟,即通过修行达到心灵的解脱与超越。

  4. 文化意义:《踏云行·赠张公》在道教乃至整个中华文化圈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被后人传颂,更成为了表达人生哲理、修行境界的重要载体。这首诗通过其独特的语言韵味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追求精神升华和文化传承的人们。

《踏云行·赠张公》作为元代道教文学的代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观念和哲学思想,而且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