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同年德之归洛西

无奈流光冉冉何,逢君聊得慰蹉跎。
飞黄老去空奇骨,社燕归来只旧窠。
举世尽从愁里过,一尊独爱醉时歌。
洛中定有人相问,休道今年白发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李同年德之归洛西》是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乡的不舍与祝愿。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元好问深厚的文学功底,也折射了其独特的人生观念和情感态度。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经历: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金代太原秀容人。他七岁能诗,宣宗兴定五年成为进士,历任内乡令等职。元灭金后,他不仕新朝,以著述为业,编有《中州集》,收集金末百四十九人的诗词,并为其撰写小传。他的文作多样,尤以诗歌著称,被誉为“一代宗匠”。
  • 文学成就:元好问在文学上的贡献卓著,被尊称为“北方文雄”或“一代文宗”。他在宋金对峙时期担任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同时在金元之际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1. 诗歌原文
  • “无奈流光冉冉何,逢君聊得慰蹉跎。”表达了诗人面对时光荏苒、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与友人相逢时的慰藉之情。
  • “飞黄老去空奇骨,社燕归来只旧窠。”描绘了年老体衰的飞黄(传说中的神马名,比喻壮志难酬之人)以及归来的旧鸟巢,反映出岁月变迁带来的无奈和沧桑之感。
  • “举世尽从愁里过,一尊独爱醉时歌。”反映了元好问对世间忧愁的淡然处之和对饮酒自娱的特殊偏好。
  • “洛中定有人相问,休道今年白发多。”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归乡后可能受到问询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虽已白发,但心态依然乐观,不为世俗所累。
  1. 诗歌鉴赏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友人归乡的场景,抒发了对友人离别时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同时,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情怀,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 艺术特色:元好问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如飞黄、社燕等,使得诗歌富有文化内涵。同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1. 社会影响
  • 文学地位:元好问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被视为金元之际北方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有鲜明的个人特色,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 文化传承:元好问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对后世的文化传承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好问的《送李同年德之归洛西》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流动的画卷,它以其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时间和命运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是对自身精神世界的一次洗礼,展现了元好问作为一代宗师的艺术魅力和人生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