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东坡移居八首 其四

旧隐嵩山阳,笋蕨丰馈饷。
新斋淅江曲,山水穷放浪。
乾坤两茅舍,气压华屋上。
一从陵谷变,归顾无复望。
渔樵忆往还,风土梦间旷。
恍如悟前身,姓改心不忘。
去年住佛屋,尽室寄寻丈。
今年僦民居,卧榻碍盆盎。
静言寻祸本,正坐一出妄。
青山不能隐,俯首入羁鞅。
巢倾卵随覆,身在颜亦强。
空悲龙髯绝,永负鱼腹葬。
置锥良有馀,终身志悲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学东坡移居八首 其四》是金朝诗人元好问的作品。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与意义,并进一步分析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诗歌原文及其赏析
  • 原文展示
    旧隐嵩山阳,笋蕨丰馈饷。
    新斋淅江曲,山水穷放浪。
    乾坤两茅舍,气压华屋上。
    一从陵谷变,归顾无复望。
    渔樵忆往还,风土梦间旷。
    恍如悟前身,姓改心不忘。
    去年
  • 诗意阐释:此诗描述了诗人因战乱而迁徙的亲身经历,通过对隐居生活和回归后所见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对过往安宁岁月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感慨。
  • 作品特点:元好问擅长诗歌创作,尤其以诗作著称。此诗以其质朴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特感悟。
  1. 历史背景和文化影响
  • 历史背景:元好问生活在宋金对峙时期,这是一个动荡的年代。金朝在北方建立了政权,而宋朝则在南方维持着统治。元好问作为金朝的文臣,经历了战争带来的巨大变化,他的许多作品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
  • 文化影响:元好问的作品不仅记录了他个人的生活经历,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他的作品在后世被广泛传颂,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 艺术特色:元好问的诗歌语言朴实,意象生动,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 审美价值:此诗在艺术表现上追求简洁明快,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学东坡移居八首 其四》不仅是元好问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宋代以来北方地区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从战乱中逃生到回归自然的心路历程,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对于喜爱文学、特别是关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深刻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