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门西边井陉渡,野日荒荒下汀树。
榆关石岭都几程,客梦往往迷归路。
尘埃风雨半生过,尽著筋骸支世故。
宁州假馆又两年,未保东来不西去。
山城百家家有山,觌面呈山谁一顾。
卖书买得吕氏园,不谓全山举相付。
北崖老作土灰色,拥肿形模一夸父。
娟娟正有小峨眉,却立不容亲杖屦。
就中抱犊尤峭拔,望见韩山即攀附。
韩王砦头四望阔,全赵米如才数聚。
眼中麾盖天上来,泜水鼓旗纷偃仆。
汉家威灵万万古,石子连冈犹虎距。
夏秋众壑会鹿泉,浩浩湍声泻馀怒。
西南诸峰不知数,荡海鲲䲔尻背露。
霏烟空翠有无中,百态阴晴变朝暮。
灵岩龙泉曾一到,独欠封龙展衰步。
学仙不爱徐童花,李相书龛心所慕。
平生怀抱向山尽,老气崔嵬如有助。
岩居枯寂朝市喧,喧寂两闲差有趣。
得行固愿留不恶,流坎且当随所遇。
何曾万钱何用许,方丈有山容下箸。
管城初无食肉相,黄帽非供折腰具。
明年高筑野史亭,天已安排看山处。
多惭不及谢宣城,标出敬亭天一柱。
鹿泉新居二十四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鹿泉新居二十四韵》是元代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以及岁月变迁中的种种感慨。下面将进行详细分析:
- 作品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元好问(约1190年—约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其诗歌多表现了深刻的历史感和时代精神。
- 创作时间:《鹿泉新居二十四韵》的创作时间尚未明确,但根据诗中的描写和风格来看,应属于元好问晚年的作品。
- 诗作原文
- 土门西边井陉渡,野日荒荒下汀树。
- 榆关石岭都几程,客梦往往迷归路。
- 尘埃风雨半生过,尽著筋骸支世故。
- 宁州假馆又两年,未保东来不西去。
- 山城百家家有山,觌面呈山谁一顾。
- 卖书买得吕氏园,不谓全山举相付。
- 北崖老作土灰色,拥肿形模一夸父。
- 娟娟正有小峨眉,却立不容亲杖屦。
- 就中抱犊尤峭拔,望见韩山即攀附。
- 韩王砦头四望阔,全赵米如才数聚。
- 眼中麾盖天上来,泜水鼓旗纷偃仆。
- 汉家威灵万万古,石子连冈犹虎踞。
- 夏秋众壑会鹿泉,浩浩湍声泻馀怒。
- 西南诸峰不知数,荡海鲲䲔尻背露。
- 霏烟空翠有无中,百态阴晴变朝暮。
- 灵岩龙泉曾一到,独欠封龙展衰步。
- 学仙不爱徐童花,李相书龛心所慕。
- 平生怀抱向山尽,老气崔嵬如有助。
- 作品赏析
- 主题表达: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变化及其带来的感受,诗人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 艺术手法:运用丰富的象征和隐喻,使诗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例如,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反映人生沧桑和世事变迁。
- 语言特色:诗风古朴典雅,既有北方豪放的气概,又不失江南诗的细腻与温婉。
- 文化意义:作为元代文人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内心世界。
《鹿泉新居二十四韵》不仅展现了元好问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