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害

北山虎有穴,南山虎为群。
目光如电声如雷,倚荡起伏山之垠。
百人一饱不留骨,败衣坠絮徒纷纷。
空谷绝樵声,长路无行尘。
呀呀垂涎口,眈眈阚城闉。
天地岂不仁,社公岂不神。
哀哀太山妇,叫断秋空云。
可怜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
世上无复裴将军,北平太守今何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虎害》是金末元初的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对虎的描述,反映出社会现实和人物性格。下面将详细介绍《虎害》:

  1. 作品背景:元好问生于金朝末年,金朝灭亡后,他未仕于新朝。他的一生以创作诗歌为主,其诗作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深沉的社会意义,被称为“北方文雄”。他的作品多反映金元之际的历史变迁和个人感慨。
  2. 艺术特色:元好问的诗作在语言上追求简练而深刻。《虎害》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在内容上富有哲理,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达到了高度的成就。诗中通过生动的形象描绘,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恐惧,以及面对自然力量时的人性弱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内心的矛盾冲突。
  3. 文学影响:元好问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金代以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他不仅是金元之际的文学宗师,也是继两宋之后文学发展的关键人物。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边塞诗,也有婉约的情感诗,还有寓言和历史诗等多种类型,体现了元好问在文学上的深厚造诣。

《虎害》不仅是元好问诗歌艺术的高光之作,更是金元时期文学变革和社会动荡的缩影。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历史价值,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