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欢聚散。
世事天谁管。
梳去梳来双鬓短。
镜里看看雪满。
燕南十月霜寒。
孤身去住都难。
何日西窗灯火,眼前儿女团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悲欢聚散。
世事天谁管。
梳去梳来双鬓短。
镜里看看雪满。
燕南十月霜寒。
孤身去住都难。
何日西窗灯火,眼前儿女团栾。
《清平乐·忆镇阳》是元代诗人元好问的作品。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金代太原秀容人,是金代的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思想家。元好问在金末元初时期度过了他的晚年,他的作品常常表达了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感慨以及对家庭团聚的深深怀念。在《清平乐·忆镇阳》中,元好问以简洁的语言,抒发了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
《清平乐·忆镇阳》的原文如下:
悲欢聚散。世事天谁管。梳去梳来双鬓短。镜里看看雪满。燕南十月霜寒。孤身去住都难。何日西窗灯火,眼前儿女团栾。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和无奈感伤的情感体验。诗中“梳去梳来”描绘了年华易逝,“双鬓短”暗示着岁月的无情。“镜里看看雪满”则形象地描述了时间的流逝,以及自己容颜的变化。“燕南十冬霜寒”则传达出北方冬季严寒的气候条件,增添了诗句的凄凉气氛。“孤身去住都难”反映了作者身处异地、难以回家的孤独与无奈。“何日西窗灯火,眼前儿女团栾”则是作者渴望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愿望。
《清平乐·忆镇阳》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诗词,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元好问的文学成就及其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