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孙寺丞惠梅花

我来泗水上,居与墟墓邻。
弥望多枣栗,碍眼皆荆榛。
忽忽度岁月,不知时已春。
朝来佳公子,遗我梅花新。
秀色照窗几,妙香袭衣巾。
莽如瓦砾场,惊睹琼瑶珍。
念昔客江南,千树临江津。
吴侬不知贵,但与桃李伦。
自从堕东土,梦绕江之滨。
叹彼和鼎实,亦复生不辰。
穷愁坐空山,豺虎杂凤麟。
此赠意不浅,难为俗子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谢孙寺丞惠梅花》

在阅读宋代朱之才的《谢孙寺丞惠梅花》,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宁静而古朴的泗水旁,感受着诗人与自然的亲密交流。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抒发。

诗中“我来泗水上,居与墟墓邻”一句,勾勒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简陋和简朴。这样的背景为诗歌增添了一份厚重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紧接着,“弥望多枣栗,碍眼皆荆榛”两句,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眼前的荒凉景象,枣树和荆榛构成了一幅质朴的自然画卷。

随着时间的流逝,“忽忽度岁月,不知时已春”。岁月静好中,春天的到来似乎被诗人忽略了。他沉浸在对过往的回忆之中,感叹时光的流转。这种感慨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更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突然转换了视角,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朝来佳公子,遗我梅花新。”这一句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远方。梅花的美丽与纯净,仿佛是诗人心灵寄托的象征。诗人通过这梅花,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情操的愿望。

“秀色照窗几,妙香袭衣巾。”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境地。梅花的美,不只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嗅觉上的享受。诗人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传达出内心的平静和愉悦。

朱之才用他的笔触,将一个简单场景转化为一首富有深度和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了一个古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他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生活不仅仅是生存,更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