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泗水上,居与墟墓邻。
弥望多枣栗,碍眼皆荆榛。
忽忽度岁月,不知时已春。
朝来佳公子,遗我梅花新。
秀色照窗几,妙香袭衣巾。
莽如瓦砾场,惊睹琼瑶珍。
念昔客江南,千树临江津。
吴侬不知贵,但与桃李伦。
自从堕东土,梦绕江之滨。
叹彼和鼎实,亦复生不辰。
穷愁坐空山,豺虎杂凤麟。
此赠意不浅,难为俗子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泗水之畔,被谢孙寺丞赠予的梅花所触动而写下的。
首句“我来泗水上”,点明了诗人与泗水之缘。泗水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是一条古老而又美丽的河流。李白在此地生活了很长时间,与泗水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这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次句“居与墟墓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泗水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诗人生活在泗水的附近,与古代的遗址、坟墓为邻,这种生活背景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第三句“弥望多枣栗,碍眼皆荆榛”,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荒凉。这里没有树木,只有枣树和栗子树,而且荆棘丛生,给人一种荒凉之感。然而,这种荒凉的环境反而更衬托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第四句“忽忽度岁月,不知时已春”。诗人感叹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已经度过了许多岁月。春天来临,万物复苏,但诗人却浑然不觉,依然沉浸在这片荒凉之中。这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和深刻体会。
接下来两句“朝来佳公子,遗我梅花新。”则展现了诗人与谢孙寺丞之间的友谊。谢孙寺丞是一位慷慨仗义的朋友,他送给诗人一盆新鲜的梅花,使得诗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第五句“秀色照窗几,妙香袭衣巾”进一步赞美了梅花的美丽和香气。诗人将梅花比作美女,形容其容貌美丽动人,香气扑鼻,让人陶醉其中。这既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也反映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受。
第六句“莽如瓦砾场,惊睹琼瑶珍。”则通过比喻手法,将梅花比作珍贵的宝石。虽然环境荒凉,但梅花却如同珍宝一般珍贵,令人惊叹不已。这既体现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也反映了他对逆境中的坚强和不屈的敬佩。
第七句“念昔客江南,千树临江津。”回忆了诗人曾经的故乡生活,那里的梅花如同繁花似锦,美丽动人。这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又反映了他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第八句“吴侬不知贵,但与桃李伦。”则揭示了诗人的性格特点。他并非富贵之人,却能够与桃李一样受人喜爱和敬重。这既体现了诗人的谦逊品质,也反映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和珍视。
第九句“自从堕东土,梦绕江之滨。”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故土的眷恋之情。尽管他已经离开了故乡,但仍然常常梦见自己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上。这既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也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情感牵绊。
第十句“叹彼和鼎实,亦复生不辰。”则感叹世事无常,即使拥有再大的财富也无法改变命运。这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
第十一句“穷愁坐空山,豺虎杂凤麟。”描绘了诗人孤独的生活状态。他在空山之中度过漫长的时光,面对豺狼虎豹和凤凰麒麟等神秘生物,内心充满了忧虑和不安。这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也反映了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反抗。
最后一句“此赠意不浅,难为俗子陈。”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友情的珍惜和感激。他知道这份友情来之不易,因此无法轻易向世俗之人诉说。这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和珍惜,也反映了他对世俗观念的不屑一顾。
整首诗通过对泗水中梅花的描述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朋友情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