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落湖水,天渊体俱一。
浩荡碧琉璃,奁此寒玉璧。
微风触湖波,合散作六七。
浮光逐水纹,金蛇势盘结。
人心湛寂初,与月同清质。
外累一汩之,万态纷殊迹。
因知养心者,无为风浪失。
【译文】
明月倒映在湖水中,天体与水浑然一体。碧绿的湖水,就像碧玉的匣子。轻轻的微风拂过湖面,使湖面上的水波荡漾,形成六七股。随着水波的起伏,月光也随之闪烁不定,犹如一条条金光闪闪的蛇盘曲扭结。人心本来湛然清明,与月亮一般皎洁无瑕。外物的纷扰和干扰,是人们心灵所不能平静的原因,而那些万种千般的变化,都是由于人们内心的纷扰和干扰。由此可知,要养心的人,必须做到不为外物所动,才能保持心灵的清净与澄明。
【注释】
水月:指水中的月亮。水月有兴:即“水月有缘”。有缘:即因有缘分而相遇,这里指诗人与月亮相遇。
明月落湖水,天渊体俱一。明月:指天上的月亮。天渊:指天空。体:本体。俱一:完全一样。
浩荡碧琉璃,奁此寒玉璧。浩荡:浩大无边无际的样子。碧琉璃:青白色的美玉或玻璃一类的透明物质。奁:收藏。
微风触湖波,合散作六七。微风:轻轻地吹拂湖面。合散:结合、分散。作:产生。六七:数词。
浮光逐水纹,金蛇势盘结。浮光:水面上反射出来的月光。逐水纹:随水纹而移动。金蛇势盘结:形容月光似金色的蛇形盘绕曲折。
人心湛寂初,与月同清质。湛寂:寂静。清质:清澈纯洁。
外累一汩之,万态纷殊迹。外累:外界事物对人的困扰和束缚。汩:水流缓慢的样子。
因知养心者,无为风浪失。因:于是。知:明白。
【赏析】
这是一首咏月诗,以写景为主,兼及哲理。首联写月照湖面,月天相合;颔联写碧水如玉镜,月光如金蛇盘结;颈联写月光随水波动,忽散忽聚;尾联写人之心如明镜,不受外界影响。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邃,耐人寻味。
诗的起句“水月有兴”,点出了本诗的主要内容——咏月。“水月有兴”四字中,“水月”二字是主语,“有兴”二字是谓语,而“水月”又是指什么?是“明月”吗?是“湖水”吗?从“明月落湖水”一句中可以看出,“水月”指的是“明月”。因为月亮倒映在水中,所以叫“水月”。
第二句“明月落湖水,天渊体俱一”,承上启下。“明月落湖水”,说明月亮是在湖中的倒影;而湖中的倒影又是与天空中的月亮一模一样,这也就是“天渊体俱一”的含义。这一句既交代了题意,又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三句“浩荡碧琉璃,奁此寒玉璧”,紧承第二句中的“天渊体俱一”,进一步描绘了湖面的景象。“浩荡碧琉璃”,描写湖面波涛浩瀚,像碧玉制成的镜子一样晶莹剔透。而“寒玉璧”则比喻湖面的美丽如同一块温润的玉石。这一句既写出了湖面的景色,又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第四句“微风触湖波,合散作六七”,紧承第三句中的“寒玉壁”,进一步描绘了湖面的动态。微风轻拂着湖面,湖面的波纹随之变幻莫测,时而聚合,时而离散,宛如六七个银环在跳跃旋转。这一句既写出了湖面的动态,又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第五句“浮光逐水纹,金蛇势盘结”,紧承第四句中的“六七”,继续描绘湖面的景色。月光随水波荡漾,闪烁不定,犹如一条金黄色的蛇在盘旋盘结。这一句既写出了湖面的景色,又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第六句“人心湛寂初,与月同清质”,紧承第五句中的“金蛇势盘结”,进一步描绘了人的内心世界。当人的心灵处于宁静的状态时,就能与月亮一样清澈纯净。这一句既写出了人的内心世界,又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最后一句“外累一汩之,万态纷殊迹”,总结前文,提出观点。外界的事物往往会对人造成困扰和束缚,只有保持一颗宁静的心,才能不被外界的事物所影响。这一句既总结了前文的内容,又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整首诗通过描绘美丽的湖面景色和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同时,通过对月、水、人三者的描写和对比,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