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有善触邪,草有能指佞。
兽草非有心,不移本天性。
前王著臣冠,俾尔效端鲠。
如何不称服,触指反忠正。
吾欲取二物,豢植列台省。
一令邪佞徒,奔逃亟深屏。

【注释】

寓言二首其一:这是两首寓言诗,第一首是《孟子》中“兽有善触”的典故。

兽有善触邪,草有能指佞。

兽草非有心,不移本天性。

前王著臣冠,俾尔效端鲠。

如何不称服,触指反忠正。

吾欲取二物,豢植列台省。

一令邪佞徒,奔逃亟深屏。

【赏析】

此诗为咏喻类作品。诗人通过动物与人的对比,讽刺了当时权奸们的行为和态度,表达了自己对正直、忠诚的赞美。

第一句“兽有善触邪”,用“善触”这个动作来形容兽类的品行,意在表达兽类虽然有其本能,但它们的行为并不符合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第二句“草有能指佞”,则将草作为比喻对象,意在表明草虽然生长在土地之上,但它并没有能力去指斥邪恶,这实际上是在批评那些无能而又虚伪的人。

第三句“兽草非有心,不移本天性”,进一步强调了动物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兽类虽然有其本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邪恶的代表,而是说它们的本性并不是为了害人。第四句“前王著臣冠,俾尔效端鲠”,则是对前代君主的讽刺,他们曾经授予臣子高官厚禄,但却要求臣子能够保持正直的品质。然而,这些臣子往往因为畏惧权势而放弃自己的良心和道德底线,成为权奸的帮凶。最后两句“如何不称服,触指反忠正。吾欲取二物,豢植列台省。一令邪佞徒,奔逃亟深屏”,则是作者对于这些臣子的强烈批评。他认为这些人之所以不能坚持自己的良知和道德底线,是因为他们的心中没有真正的忠诚和正义。因此,他希望朝廷能够采取措施,将这些权奸从朝堂上清除出去。

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动物与人类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正直、忠诚的赞美,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的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