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晦时夜,鸡鸣有常声。
霜雪枯万干,松柏有常青。
内守初已定,外变终难更。
若人束世利,浮沉无定情。
俯仰效𣚃槔,低昂甚权衡。
反出木鸟下,徒为万物灵。

这首诗的标题是“寓言二首 其二”,是作者借物喻人,表达人生哲理的一种方式。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及注释:

风雨晦时夜,鸡鸣有常声。(译文)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夜晚寂静无声,可是天将破晓之时,鸡却准时啼鸣。
霜雪枯万干,松柏有常青。(译文)寒霜和白雪覆盖了无数枯萎的树木,但松树和柏树却依然保持着常青。
内守初已定,外变终难更。(译文)内心坚守着初心,外在的变化难以改变。
若人束世利,浮沉无定情。(译文)如果一个人被世俗的利益所束缚,他的情感就会像漂浮的浮萍一样,没有固定的归宿。
俯仰效𣚃槔,低昂甚权衡。(译文)低头弯腰就像杠杆一样,高高低低就像秤砣一样。
反出木鸟下,徒为万物灵。(译文)从木制的小鸟儿中飞出,但它只是万千生物之一而已。

赏析:
此诗通过对自然界中松柏、鸡、风雪等事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在风雨晦时夜,鸡啼报晓的景象中,诗人看到了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而霜雪枯万干后松柏常青的形象,则体现了生命力的顽强。内心的坚定与外在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人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需要保持内心的原则和信念。

诗中的“若人束世利,浮沉无定情”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利益的批判,认为人们往往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失去了自己原有的情感和原则。这里的“伏羲氏造网”也隐喻了人类对于物质欲望的追求往往会迷失本性。

最后两句“反出木鸟下,徒为万物灵”通过木鸟比喻那些被世俗利益所驱使的人,虽然他们可能看似聪明伶俐,但实际上只是众多生物中普通的一员,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人性的一种深刻洞察。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