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来崩豁,终年气惨悽。
地穷清涧断,天近玉绳低。
孛窟黄沙北,昆崙白雪西。
故园何处觅,搔首意空迷。
翠屏口七首 其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翠屏口七首·其六》是周昂的文学作品。《翠屏口七首·其六》是宋代诗人周昂的作品,它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展示了作者深邃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视角。以下是对《翠屏口七首·其六》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周昂(约公元1180年-约公元1235年),金朝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了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他的作品以豪放、深沉著称,反映了金代社会的某些侧面。
作品原文:《翠屏口七首·其六》原文如下:“万里来崩豁,终年气惨悽。地穷清涧断,天近玉绳低。孛窟黄沙北,昆崙白雪西。故园何处觅,搔首意空迷。”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动荡不安的哀叹和个人身世的迷茫。
作品鉴赏:从诗歌的内容来看,《翠屏口七首·其六》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万里而来的战乱带来的是山河破碎,常年的战乱让天地都显得格外凄清。诗中的“地穷清涧断,天近玉绳低”形象地展现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而末句“故园何处觅,搔首意空迷”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和过去生活的深深怀念和困惑。
文化价值:作为文学作品,《翠屏口七首·其六》不仅是语言艺术的体现,也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翠屏口七首》系列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诗作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地理、哲学等元素,使得每一篇作品都成为了解金代乃至更广泛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创作背景:《翠屏口七首·其六》的创作背景同样值得探讨。周昂作为金朝时期的诗人,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作品自然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和深沉的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