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舍暂投辖,塞垣还着鞭。
路移新岁月,心醉好山川。
方丈何由到,桃源恐浪传。
相看不隔水,遗恨惜他年。
山家七首 其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周昂的《山家七首 其六》是一首表达对家乡山川美景留恋和岁月变迁感慨的诗作。以下是具体介绍:
诗人生平:周昂,字德卿,生活在金朝时期(1115-1234),是一位有异政的官员,曾短暂被废谪,后因功起用。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既有为官时的政绩,也有政治上的波折,最终在边疆战争中英勇牺牲。
作品风格:周昂的诗歌以简洁、朴实著称,能够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山家七首 其六》作为其中的一篇,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情感内涵。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山水之中,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怀。
文学价值:《山家七首 其六》不仅是周昂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内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美好情怀,这种美学追求在当时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影响力。
艺术特色:在艺术手法上,周昂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来增强诗歌的情感表达力。例如,“方丈何由到,桃源恐浪传”中的“方丈”与“桃源”分别代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表达了一种对于美好而遥不可及事物的渴望和失落。此外,诗中的景与情相互映照,使得整首诗不仅画面生动,更充满了诗意。
周昂的《山家七首 其六》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难得的精品。通过深入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与历史背景,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