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家七首 其七

翡翠长松秀,氍毹细草斑。
屡经新渡水,不数旧看山。
太华愁登陟,终南费引攀。
岂知图画景,长在马蹄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家七首·其七》是元代诗人刘因的作品,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山水画卷。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刘因(?~1293),字梦吉,号东堂老人,元初著名学者和诗人,官至翰林学士,后辞官归隐。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沉郁雄放,对后世影响颇深。
  1. 诗作原文
    翡翠长松秀,氍毹细草斑。
    屡经新渡水,不数旧看山。
    太华愁登陟,终南费引攀。
    岂知图画景,长在马蹄间。

  2. 诗意解析

  • 翡翠长松秀:形容松树翠绿茂盛,如同翡翠般美丽。
  • 氍毹细草斑:描绘了草地上细草的斑驳色彩,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 屡经新渡水:暗示诗人多次经过新的河流,可能是指从山中到城市或其他地方的经历。
  • 不数旧看山:意指新的景色与旧的山景相比更值得欣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重新发现与赞美。
  • 太华愁登陟:描述了登上华山时的忧愁,可能是由于山势险峻或攀登不易。
  • 终南费引攀:表示尽管尝试攀登,但终南山的高耸让人感到力不从心。
  • 岂知图画景:表达了一种惊喜之情,即这些美景竟然如此接近于绘画之中,让人感叹不已。
  • 长在马蹄间:比喻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观仿佛永远存在于诗人的心中,难以忘怀。

通过分析《山家七首·其七》,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热爱以及他在大自然中游历时的情感变化。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悟,也表现了他内心的转变和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