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雪轩

扶疏窗外竹,岁暮亦可爱。
萧散轩中人,高节凛相对。
清寒入梦境,风雨号万籁。
觉来闻雪落,淅沥珠玑碎。
饥肠出佳句,亹亹入三味。
华堂沸丝竹,此乐付儿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听雪轩》是元代文人王冕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描绘雪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天下百姓的关怀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具体介绍如下:

  1. 作者简介
  • 生平:王冕,字元章,又号煮石山农、竹斋生等。他是浙江绍兴诸暨枫桥人,生于公元1287年,卒于1359年,享年53岁。作为元朝著名的画家、诗人和篆刻家,他的作品以质朴自然著称。王冕的一生虽多舛,但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 作品风格:王冕的诗风朴实无华,常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他的诗歌多为七言律诗,如《听雪轩》,其诗作在艺术上追求简洁而不失深意。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此诗作完成于元末社会动荡之际,王冕身处乱世,却能保持一颗宁静之心。在那个年代,文人常常面临生死抉择,王冕的选择是选择隐退,远离尘嚣,寻找精神上的慰藉。
  • 创作动机:《听雪轩》的创作,既是他对那个时代的感慨,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抒发。在纷乱的世界中,王冕选择了一种独善其身的方式,以诗会友,用墨香来抵御世俗的喧嚣。
  1. 文学手法
  • 意境营造:通过对雪夜景象的细腻描绘,王冕成功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深沉的意境。“飞来便与雨声别,坐久甚忧天下寒”,这两句不仅描述了雪与雨声音的不同,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于天下苍生的忧虑之情。
  • 象征意义: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拔、高洁傲岸的品质,而竹子则代表着虚心劲节、节节上升的精神。在这首诗中,王冕通过对这两种植物的描绘,寓意了自己隐逸生活的态度,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1. 文化价值
  • 反映社会现实:这首诗不仅是王冕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深刻地体现了元末社会的现实状况。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而王冕却能在诗中表现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显示了他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 艺术成就:王冕的诗作以其朴素自然的文风著称,《听雪轩》更是其中的佳作。它不仅仅是一首诗的简单叙述,更是作者情感的流露,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听雪轩》不仅展现了王冕作为画家、诗人和篆刻家的才华,更通过诗歌传达了他对时代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这部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