爇心香 客人樊公索

三髻山侗。
叹个樊公。
贩淄矾、苦海波中。
要除烦恼,助一帆风。
便弃繁华,离燔火,出凡笼。
真个逍遥,真不迷蒙。
守真清、真净真功。
真真相济,真性玲珑。
便得真风,成真趣,显真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爇心香·客人樊公索》是马钰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追求心灵解脱、超越世俗繁华的志向。《爇心香·客人樊公索》不仅体现了马钰深厚的文学造诣,还反映了其道教修行思想中对于精神自由和内在平静的追求。

这首词通过描绘樊公贩卖淄矾、苦海波中的情境,展现了他为除烦恼、寻求内心宁静所作的努力。这种对现实苦难的深刻体验和超越,是许多道教修炼者共有的精神追求。他们往往在物质世界中经历种种磨难,但最终目标是达到精神上的超脱与自由。

词中的“要除烦恼,助一帆风”以及“便弃繁华,离燔火,出凡笼”,都透露出一种对于世俗生活纷扰的超然态度。马钰通过这样的描述,呼吁人们摆脱外在物质的束缚,追求内心的真正安宁与自由。这与道家强调的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相契合。

马钰在词中多次提到“真风”、“真趣”等概念,这些词汇不仅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描述,也体现了道教追求真理和内在修养的理念。在道教文化中,追求真风、真趣,意味着要摒弃虚妄,回归本真,实现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共生。

《爇心香·客人樊公索》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更是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宗教思想和哲学思考。通过对马钰及其作品的了解,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对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的启示,从而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各种挑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