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出平州寒食忆家

柳色方浓别玉京,程程又值石龟城。
山重水复人千里,月苦风酸雁一声。
上国春风桃叶渡,东阳寒食杏花饧。
楚魂蜀魄偏相妒,两地悠悠寄此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道出平州寒食忆家》是金代高廷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平州(今河北省卢龙县境内)度过寒食节时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过往的感慨。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高廷玉,字彦宗,号东山野逸,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多涉及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其诗作以豪放直率、感情真挚著称,在当时颇有影响。他的诗作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还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侧面。
  2. 诗歌原文
    柳色方浓别玉京,
    程程又值石龟城。
    山重水复人千里,
    月苦风酸雁一声。
    上国春风桃叶渡,
    东阳寒食杏花饧。
    楚魂蜀魄偏相妒,
    两地悠悠寄此情。
  3. 诗歌内容解析
  • 柳色方浓别玉京:“柳色方浓”描绘了春日里柳树翠绿的景象,“别玉京”则暗示着诗人离开京城或家乡的情景。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 程程又值石龟城:“程程”可能是指旅途中的道路或者行程,“又值石龟城”中的“石龟城”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是诗人心中的某个特定的地点,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在异地所面对的地理和文化景观。
  • 山重水复人千里月苦风酸雁一声: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身处异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这里的“山重水复人千里”形象地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距离的遥远,而“月苦风酸雁一声”则是夜晚景象的描写,增添了一份凄凉和寂寞。
  • 上国春风桃叶渡东阳寒食杏花饧:这两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诗人所处的时间背景。“上国春风”指春季的暖风,“桃叶渡”是一种古渡口,这里可能寓意着诗人对过去的留恋或者对故人的怀念。“东阳寒食”则指的是清明节期间的一种风俗活动,“杏花饧”是一种用杏花汁制成的食品,这里可能寓意着诗人对家乡食物的回忆。
  • 楚魂蜀魄偏相妒: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其他亲人或朋友的思念。“楚魂蜀魄”可能是指楚国和蜀国的魂魄,它们在这里代表了诗人对故乡文化的深情。
  • 两地悠悠寄此情:最后一句总结全诗,表明虽然诗人身处两地,但依然怀揣着对故乡的深情厚谊。这种情感贯穿整首诗,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1. 诗歌主题和艺术特色
  • 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过去的留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社会风俗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家乡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故人的深情怀念。
  • 艺术特色
  • 抒情性: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抒情性,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叙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 意象运用:诗人善于运用意象,如“柳色方浓”、“月苦风酸”等,这些意象都富有象征意义,能够深刻地传达诗人的情感。
  • 语言风格: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既有北方的豪放直率,也有南方的婉约柔美,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1. 诗歌的历史地位和影响:《道出平州寒食忆家》作为金代的一首重要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还为研究宋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金代高廷玉的《道出平州寒食忆家》是一首充满深情和怀旧情感的诗歌。它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历史背景的回顾,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