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十首 其五

石泉何清泠,中有九节蒲。
蒲性本孤洁,不受滓秽污。
一移入城市,生意寄泥淤。
翠叶日焦卷,不霜而自枯。
寄言守静者,勿涉奔竞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拟古十首 其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而非宋代张建所作。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世俗纷扰的感慨。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中国唐朝的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创作涉及政治、哲学、宗教等众多领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2. 原文及译文

    石泉何清泠,中有九节蒲。

    蒲性本孤洁,不受滓秽污。

    一移入城市,生意寄泥淤。

    翠叶日焦卷,不霜而自枯。

    寄言守静者,勿涉奔竞途。

  3. 作品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九节蒲从清澈的泉水中被引入城市后,其美丽的翠叶逐渐枯萎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世间名利诱惑的批评。诗中的“九节蒲”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而“城市”则代表着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通过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环境的对比,诗人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保持内心的纯洁和独立,远离世俗的纷争和追逐。

  4. 背景考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李白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李白曾在长安(今西安)受到唐玄宗的赏识,但最终因政治上的挫折和权贵的谗言而被迫离开宫廷。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排挤出朝廷后创作的,通过咏物抒情的方式,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拟古十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美景赞美与反思的诗歌,更是李白诗歌创作风格和思想情感的重要体现。它展示了李白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